作为企业外贸业务的重要一环,外贸网站对企业开展外贸业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。有的外贸企业发展得不错,目标客户拓展到全球许多的国家,这时,英文版虽然通用度较高,但无法完全满足各地客户的浏览需要。这时可能就需要考虑建设一个多语种的外贸网站了,选择哪些语言取决于主要客户群体的需要,例如主要客户分布在西班牙、日本,这时就要考虑开发西班牙语版和日语版,如果未来希望打入韩国市场,则可以提前开发韩语版。
为了实现多语种外贸网站,很多外贸企业选择了一些服务商提供的插件,例如Google就提供了Google Translate前端JS插件,它能够在打开网站后,选择任意语言进行在线翻译。这种方式的开发工程量极小,使用起来了较为方便,被很多外贸网站采用。然而,劣势也十分明显,人工无法干预翻译结果,另一方面,因为除了原始的语言版本,其他语言版本的数据并不实际存在于网站的数据库里,仅仅是将原始语言在线翻译而成的页面,所以,这些页面不会被搜索引擎收录。虽然对用户浏览的确很方便,但是对网站SEO并没有任何帮助。
有没有一种方法,既可以方便用户浏览,又能提升网站的竞争力呢?经过实践,我们找到了一个两全齐美的解决方案。
基本思路
在后台集成翻译API,当有新内容发布时,自动将新内容进行翻译并自动生成各语言版本的文章存储到数据库。在前端通过二级域名或二级目录来区分各版本,分别调用数据库中对应版本的内容。
核心组件
实现的核心在于翻译API,而市场上可用的后端翻译API有很多,比如百度翻译API、Google Translate API、有道翻译API等等,甚至这些年开始流行的AI也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。
成本估算
以百度翻译API为例,企业认证后,每月可提供50万字符的免费翻译服务。超过50万字符的部分,每100万字符49元。对于普通的外贸网站来讲,除了网站刚上线时需要上传大量资料来完善网站外,每月50万免费字符数足以应对上传资料所需要的数据量。
例外处置
自动翻译出来的结果有时并不能满足需求,不一定完全准确,这时需要进行一些例外处理,可以在后台增加例外处理程序,对部分指定的翻译单词或句子进行后期替换,对翻译结果进行自动修正。
采用翻译API得到的结果不可能达到人工翻译的效果,这一点上不应有过高的期待,但基本阅读还是能够满足的。
采用后端自动翻译的方案远优于前端翻译,相比之下,优点是: